辽宁媒体人:3年禁赛的尺度难以理解,其严厉程度远超常规赛场冲突处罚

2025-08-08 16:39:41 89

辽宁山东U21男篮比赛现场直接打群架,中国篮协开出史上最重磅罚单。

四个主力被停赛三年,其余十七人也统统禁赛八场。

这事一出,整个篮球圈都炸了锅。

不少人都说这处罚太狠,简直是要断这几个小将的职业命啊。

比赛当天到底发生了啥?两个队伍的年轻人怎么就失控到拳脚相加?为什么偏偏是这几个孩子倒霉碰上了最严的一次处罚?是不是有人压根就没想让他们再回到球场?

首先得说的是,这群小伙子其实都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

尤其是黄秋实和张峻豪,早早就被看作是未来国家队的希望之星。

张峻豪那场比赛打得挺稳,14投6中拿下15分,虽然不是最高得分,但场上组织能力实在不错。

而黄秋实更是辽宁U21队里的铁打主力,攻防两端都挑大梁。

原本这种对抗赛就是为全运会练兵,结果谁想到会变成一场闹剧,甚至可以说是灾难。

比赛间隙的一次肢体冲突没处理好,迅速演变成了集体斗殴。

裁判当时在干嘛?教练站在旁边干瞪眼?事后看视频才发现场面有多混乱。

有网友调侃说“裁判眼神杀这次没救得了他们”。

这一巴掌下去,打的不只是对方的脸,还有自己的前途。

按照《中国篮球协会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第二十七条:“打架、斗殴、群殴行为”确实是有明确说法的。

三人以上参与,就算作“群殴”,为首者直接封顶三年停赛。

你说罚得重不重?按规矩来,其实不能说冤。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的尺度比以往狠了这么多?

以前也有打群架的案例,有的只是罚款了事,有的顶格也就一年半载。

而这次直接给年轻球员们判了个死刑缓期执行。

是不是因为现在舆论环境不一样了?还是怕这些小孩背后有太多能量呢?

也有球迷觉得,这样的惩罚可能更多是为了“杀鸡儆猴”。

毕竟现在国内青少年篮球发展势头正猛,每年投入的资源也不少。

如果不好好管教,以后赛场上的事只会越来越难收拾。

但是这种“以罚代教”的做法,真的有效吗?

田掌门就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如此严厉的处罚不仅没有教育意义,反而断送了这些孩子的职业生涯。”

他甚至建议让张峻豪和黄秋实出国训练保持状态。

听起来有点儿像护犊子,但站在一个普通球迷的角度,这话也没啥大毛病。

年轻球员一旦被打上“污点”标签,以后再想翻身可不容易。

更别提这个职业生涯本就短暂的体育行业,三年时间够毁掉一个人全部信心。

也有网友指出,摄像机拍得清清楚楚,动手最早的是辽宁队这边。

是不是有“裁判眼神杀”偏帮主场的因素在里面?

这次处罚名单里,几乎一大半都是辽宁球员。

难道只因为他们是强队,就得被格外关注?!

不过你别说,这波操作之后,确实没人敢轻易碰硬茬了。

过去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传统,在这种高压底下明显行不通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中国篮协的一次改革尝试。

想通过极端手段震慑乱象,提升管理威信。

至于效果嘛……只能说有利有弊,短期内确实没人敢胡来了。

但长期影响恐怕很难预测。

辽宁男篮自己的回应倒是很正式,称要“思想整顿、严格管理、完善机制”。

听上去像是下了决心,但实际上能不能做到才是真正关键。

去年CBA就有类似事件,最后也不过是一纸通报而已。

谁敢保证这次不会重蹈覆辙?

说白了,这次处罚背后的争议核心不在“该不该罚”,而在“能不能换个更好的方式”。

竞技体育当然需要规则,但这不是一刀切的理由。

特别是对待那些正处在成长期的小将。

他们年纪不大,犯错也很正常。

与其一棍子打死,不如留个改过的机会。

否则以后谁还愿意真心拼搏?万一用力过头咋办?

别忘了,这帮人可是未来中国篮球的中坚力量。

现在把路堵死,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有人说这是为了全运会考虑,怕场外因素影响赛事形象。

也有人怀疑是不是跟背后资本博弈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年轻人被彻底耽误了是真的。

张峻豪前几天还接受了采访,当时满脸阳光,看不出任何问题。

据说他在基地特别受欢迎,和队友关系也不错。

谁能想到一场比赛把他彻底改变了命运轨迹?

如今他大概连训练都不能参加,只能看着别人上场比赛。

这种心境落差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

至于黄秋实那边就更惨了,据说原本都要进国家队集训名单了。

好不容易熬出来个名堂,现在又被打回原形。

话说回来,有没有可能他们已经被下放到二线或者预备队磨炼心态去了?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三年过去,人才梯队都换了几轮了。

再想回主流视线,怕是比登天还难。

也有一些人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看热闹。

说什么“不打你教训你还不错?!平时吊儿郎当,比赛时候肆意放纵。”

这种言论也很常见,表面上逻辑自洽,实则有点冷血。

你不让他打球,他又能怎么办?

体育明星的光环本来就是短暂而又脆弱的,谁都不能保证一辈子风光无限。

突然遭遇滑铁卢坠入谷底,打击不说还能怎样?

不只是球员个人,背后的俱乐部也因此受到不小震动。

曾经引以为傲的青训体系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隐患。

管理漏洞暴露无疑,从教练员到后勤全链条都有责任。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处罚公告经网络传播后,形成全民围观的局面。

有些极端球迷甚至为此“站队开战”,搞得像看江湖厮杀似的。

这样一来,原本严肃的事情反倒被人当成谈资笑料。

对于中国篮球来说,真的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培养这么多年的好苗子,一瞬间全都成了“事故频发对象”。

以后但凡涉及到对抗激烈的赛事,恐怕各方都会小心翼翼。

这样一来会不会变相削弱了比赛本身应有的激情与血性?

毕竟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强度与对抗,过度控制反而适得其反。

有人说职业联盟早该学NBA建立自己的仲裁委员会了。

不是每一次争议都需要用行政命令了结,很多时候公道自在人心。

如果不讲情理一味强调铁腕治理,那和刻舟求剑又有什么区别?

从这个角度看,处罚虽然规则上有理,但在人情上确实失分太多。

也难怪媒体一片哗然,大家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在打架本身了。

而是开始质疑这次风波面前,监督体系是否真的合理。

道理很简单,处罚本身没错,但如果目的只是抹掉麻烦而忽略教育本身,那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你看,各方声音吵成一团,网友各执一词,最后也没个统一结论。

但不管怎么说,这几个孩子的三年黄金期,就这么没了。

过去我们常说,年轻人犯错可以原谅。

但现在看来,恐怕还得加上一句“前提是别遇到强硬手腕”。

对他们来说,这次事件或许是人生转折点。

或许多年后再回头看,会发现正是那场失控的比赛改变了一切。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巴掌,才让他们真正明白了责任两个字到底有多沉重。

谁都不希望看到天才陨落、热血熄灭,也不能否认错误本身的存在。

只是在追求公平和人情之间,到底该如何权衡?

等到三年期满归来时,还有多少人为他们鼓掌喝彩?!

你觉得,这样的惩罚是对是错?欢迎留言讨论。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