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设定俄乌底线,特朗普警告:普京若拒绝停火后果严重

2025-08-22 07:23:40 104

8月15日那天,正是美俄两国领导人时隔四年再次会见的日子。

就在特朗普打算跟普京开门见山地聊聊乌克兰的事儿时,

没想到,欧洲和乌克兰突然携手,为他划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底线。

普京也在会晤的前一天,第一次正式发声,暗示出一些耐人深思的讯号……

欧洲的紧急救火

8月13日华盛顿时间下午,一场紧迫的视讯会议正在进行中。

特朗普总统、泽连斯基、默茨总理、马克龙总统、梅洛尼总理、冯德莱恩欧委会主席,还有吕特北约秘书长,统统都在列。

几乎快把西方一半的领导人都凑到这个虚拟会议室里来了。

这次会议是由德国总理默茨发起的,就在几天前,特朗普还对外透露了消息。

这次美俄会谈可能会提到“领土交换”这个话题,意思就是让乌克兰放弃一部分领土,然后换取停火,暗示也就是说,双方可能会达成某种地盘上的妥协。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巨大的炸弹,在欧洲各国政府内部炸开了锅,引起了轩然大波。

咱们可不能让特朗普一个人来掌控欧洲的安全问题。

后来参与会议的欧盟高官说了,这也正是默茨召集紧急会议的原因。

一开场,泽连斯基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五个绝对不能让步的原则。

第一,乌军是绝不会从顿巴斯退出的。

第二点,关于任何协议,绝对不能事先承认俄罗斯占领的那些地区。

第三点,俄罗斯得赔乌克兰5000亿到1万亿美元的战争赔偿费;

乌克兰坚持拥有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权利,俄方需要归还被转走的2万名儿童和战俘。

对俄的制裁得不仅要坚持下去,还得不断增强力度。

没想到的是,欧洲的各位领导人居然都表达了支持。

马克龙在会议上说:“能 和普京见面,算是对俄罗斯的一个大让步了,欧洲绝对不可能接受任何形式的领土交换。”

默茨直截了当地说:“乌克兰和欧洲的根本利益,要在阿拉斯加得到保障,这个是我们给美国总统传达的明确声音。”

面对盟友们的联合施压,特朗普明显有点措手不及,感觉有点措手不及的样子。

毕竟,他原本的打算是跟普京直接达成停火协议,然后让乌克兰和欧洲在既成事实面前签字,成为所谓的“失败者”。

现在这个安排彻底泡汤了,会后特朗普不得不改口,直接说“这次和普京的会谈,不会在乌克兰缺席的情况下跟俄罗斯达成任何协议。”

这个180度的大转变,也正巧显示出欧洲联合施压的效果有多厉害。

普京的首次表态

就在美欧乌紧急会谈刚落幕两天后,克里姆林宫某次高层官员会议上,普京罕见地对特朗普政府表达了一份不错的评价。

他说:“我觉得,现在的美国政府正努力得挺认真的,真心实意地想停止敌对行动,化解危机,并促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这话听起来挺和善的,可仔细琢磨,就觉得里面藏着点不一样的意思。

普京所说的“符合冲突各方利益”,其实就是说俄方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种权益,也不会只站在自己这一边做出让步。

更让人留意的是,普京暗示两边或许会谈中就核武器限制问题达成一些共识。

他说,只要在和美国的“下一步”谈判中,能就战略进攻性武器管控方面达成协议,那更全面的和平就指日可待。

得说,2023年2月的时候,普京宣布暂停加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是美俄之间唯一起作用的军控协议。

那时候,俄外交部也给美国留了个退路,表示如果美方愿意为缓和局势做点努力,俄方这个决定“是可以翻转的”。

现在,特朗普又回到白宫,普京显得挺有意思,觉得这个时机可能是个重新开启军控对话的好机会。

历史的巧合还是刻意安排?

这次会面选在这个地点,可真是挺有讲究的,感觉背后也藏着不少心思。

美方最后敲定在阿拉斯加州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进行会谈。

对这个决定,美方官方给出的说法是“阿拉斯加正处于旅游的高峰期,可选的会面地点就不多。”

一般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个借口其实挺托词的。

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在冷战那会儿就是专门用来盯着苏联的前线哨所,平时也会跟俄罗斯总统见面,怎么看都不像是偶然的安排。

不过,俄方对此倒是挺大方的。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特别提到了一件小事儿:在那个军事基地附近,有个纪念公墓,葬着9名苏联飞行员、2名军人还有2名平民,他们都是在1942到1945年间,从美国送飞机到苏联的时候不幸牺牲的。

乌沙科夫表示,二战胜利80周年这个日子选在这里聚会,意义非凡,既是一种纪念,也是在提醒两国曾经的“战时兄弟情谊”。

这番话既巧妙回应了美方选址的问题,也为这次会晤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甸甸的感觉。

按照安排,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时间15日22时30分(北京时间16日凌晨3时30分)开始会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除了翻译,没有其他人在场。

除了领导人会面之外,双方还会举行5对5的代表团交流。

俄方公布的代表团名单包括:外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还有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的德米特里耶夫。

这个名单上涉及到了外交、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和官员。

谈判桌下的实力博弈

在国际外交的角逐中,乌克兰战场的角力也同样紧张激烈。

这几天,俄罗斯和乌克兰在顿涅茨克的红军城(乌方叫波克罗夫斯克)打得非常激烈,双方的冲突比之前更为白热化。

12号,俄国防部发布消息,说俄军“中部”集群部队已经改善了前线局势,在红军城等多个地区对乌军进行了打击。

13号,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披露,乌军在那条线成功抵挡了俄军47次进攻。

13号,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行政长官普希林气势十足地公开表态,

俄军的部队现在基本上掌握了战场局势,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边界附近也有了明显的战果。

这些话语,明显是给即将到来的会晤提前做铺垫。

多重压力下的微妙平衡

如今在各方面的压力下面,特朗普答应了一些安排,比如先和泽连斯基做个简要介绍,然后再向参加的欧洲领导人汇报情况。

美欧双方会联手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不过这事儿不涉及北约。

关于乌克兰领土的事儿,得让乌克兰自己跟俄罗斯谈,别的都不行。

这些承诺其实大大限制了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晤时的行动余地。

他之前打算的那个“大买卖”——用乌克兰的一块地换停火,基本上已经不能办到了。

对普京而言,这事儿也变得挺棘手的。

他得给国内展现点外交上的成就,让大家相信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确实是值得的事。

一边面对着经济制裁不断施加的压力,还有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他其实也有点想找点办法缓一缓的意愿。

13号,俄外交部副发言人法捷耶夫的讲话挺能反映出点啥。

他再一次强调俄方的态度没变:乌克兰得把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以及赫尔松这四个州让出来。

他还特别强调:“俄罗斯联邦的领土完整已经写进了我们的宪法,这就说明了一切。”

这话一出口,不用说,任何关于“领土交换”的可能性,基本上就被判死刑了。

俄方的意思挺清楚:我们占的地早就属于俄罗斯,没有什么交换的可能性。

核阴霾下的现实选择

这次美俄会面,大家姿态都挺强硬,看来讨论的重点可能会落在核军控这块儿上。

这不光是双方都关心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当下最切实可行的合作路径。

今年一月,特朗普和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上展开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嘴仗”。

梅德韦杰夫放出狠话,警告要用核武器,而特朗普则立即指示派出两艘核潜艇前往相关海域。

这次对抗让外头的人都明白了,核风险得赶快管起来,要不然惹出乱子就麻烦了。

作为全世界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美俄在核军控上的合作对国际安全来说可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原本《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会一直到2026年才能到期,但因为俄方暂停参加,这个只有的美俄军控协议其实已经变成了空壳。

要是真的能在核武器控制这块谈出点新东西,那可就太给力了。

如果能重新启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落实,或者建立一套全新的核风险管理机制,也算是个不错的收获。

结语

目前来看,想靠这次会晤把乌克兰的问题搞定,显得不太实际。

欧洲和乌克兰联手施压,基本上把特朗普那笔“巨额交易”搅得一塌糊涂。

虽说如此,但也不代表会晤完全没啥用。

要是两边能在核武器控制、人道主义走廊、战俘交换这些具体事上有点儿推进,也算是向缓和紧张局势迈出了一点点步子。

正如中方一贯强调的,面对复杂的问题,没法用简单的方法搞定。乌克兰危机的最终解决,得靠所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还得多点耐心,加点智慧。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变数满满的年代,每一次大国的交流都可能对全球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咱们就静静等待吧,这场备受关注的会晤会给世界带来啥新变化,真是令人期待啊。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