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舰五年超万架次起降,三天顶俄航母三月,彰中国海军硬实力

2025-07-26 19:58:58 78

深夜的西太平洋,山东舰甲板灯光刺破黑暗。 一架外国军机突然抵近侦察,警报骤响。 起降保障中队的官兵瞬间进入战斗状态,仅用数分钟便将歼-15战机送上夜空。

外机盘旋片刻,最终掉头撤离。 这一幕被央视军事记录在镜头中,舰上官兵平静地说:“不论什么状态,只要他敢来,我们就能把飞机放出去应对。 ”

山东舰自2019年12月17日服役以来,五年间累计完成近万架次舰载机起降。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甲板作业效率的质变。

2024年西太平洋演习中,山东舰创下单日128架次起降纪录,接近美军尼米兹级航母水平。

对比日本防卫省跟踪数据:2024年7月,山东舰编队曾在7天内完成380架次起降,日均54.3架次。 军事专家张军社直言:“这足以满足一场中高烈度局部战争的需求。 ”

高效起降的核心在于技术革新。 山东舰搭载的“甲板作业AI调度中枢”,将战机出动准备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28分钟,失误率降至0.03%。

机库内,3D打印技术制造的歼-15T发动机部件,使备件更换速度提升3倍,维护周期缩短40%。

更关键的是人员培养——127名具备“一机多能”资质的保障士官,通过“跨专业轮训”机制成为多面手,实现舰、机、人的无缝协同。

当山东舰在远海锤炼战力时,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正面临退役危机。

这艘与山东舰吨位相近、同属滑跃甲板设计的航母,自2017年返厂维修后,历经八年仍未能重返战场。

其最后一次实战是2016年地中海反恐行动,三个月内仅完成420架次起降,期间还摔毁两架舰载机。 若按山东舰的日均54架次效率计算,同等任务量三天即可完成。

库舰的衰落折射出两国航母发展路线的分野。 库兹涅佐夫号设计定位是“重型载机巡洋舰”,甲板堆满反舰导弹发射器,导致舰载机容量仅12架。

而山东舰专注航空作战,机库优化后搭载量达36架,雷达升级为探测距离500公里的346A型相控阵系统,指挥效率碾压俄舰的MR-320M传统雷达。

俄军事专家曾公开驳斥北约将山东舰称为“库兹涅佐夫改进型”的论调:“两者毫无血缘关系,这是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蔑视。 ”

山东舰的高效并非凭空而来。 其技术积淀始于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2012年服役后,它用十年积累2000余次起降经验,突破舰载机夜间起降等核心技术。

2017年,完全自主设计的山东舰下水,舰岛缩小10%,甲板调度效率提升40%,动力系统国产化率100%。

2022年台海演习中,山东舰前出西太平洋构建反潜网络,首次验证中国航母在第一岛链外的区域拒止能力。

如今,山东舰的作战半径已覆盖远海全域。 2024年南海演习中,它指挥歼-15DH战斗机与预警直升机、搜救直升机混编作战,验证“立体攻防”体系。

美国《海军时报》承认:“中国甲板调度效率接近福特级,进步超出预期。 ”

而俄海军战略转向核潜艇与北极防御,库兹涅佐夫号在风吹日晒中锈蚀的躯体,成了大国航母命运分化的象征。

当福建舰电磁弹射歼-15T战机的画面传遍世界时,山东舰正与辽宁舰组成双战斗群巡航台海。

五年间,从近万架次起降到单日128架次峰值,从外机抵近挑衅到“知难而退”,甲板上那些穿黄色马甲的保障官兵,用汗水和数据丈量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每一个脚印。

辉达娱乐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