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从76元到7.6元,十年缩水90%!外资抄底反被套,股东割肉离场

2025-08-24 04:19:01 164

2025年,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的股东们仍在等待解套,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持有股票超过15年。

这家公司股价从2015年的76元一路跌至如今的7.6元,累计跌幅超过90%。

若想回本,股价需上涨整整10倍。

残酷的是,即便外资在股价跌去88%后于9.5元“抄底”,如今仍被套牢20%。

这家公司的故事始于2006年上市,19年来从未被ST,一度是投资者眼中的“稳健标的”。

它拥有5000多名员工,主营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曾是苹果供应链中的一员。

高峰时期,上百家机构持有其股票,如今只剩零星一二十家。

近8万散户深陷其中,过去一个季度就有17%的股东割肉离场。

2024年,公司净利润巨亏12.5亿元,而当时其总市值仅50多亿元,相当于一年亏掉了市值的四分之一。

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五年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

行业竞争激烈直接冲击了盈利空间。

以投影仪龙头极米科技为例,2023年其拳头产品长焦投影仪因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从35.88%骤降至31.25%,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跌至29.08%。

极米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仅剩410万元,同比暴跌96%,扣非净利润甚至亏损1484万元。

消费电子行业的衰退并非孤例。

投影仪市场在2023年突然“刹车”:全国家用智能投影零售量同比下降20.3%,零售额暴跌33.2%。

50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销量占比攀升至32.8%,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曾经的彩电王者康佳集团同样深陷泥潭。

2022至2024年三年间,康佳累计亏损超60亿元,负债率飙升至87%。

其转型半导体的百亿投入也宣告失败,相关业务收入在2024年暴跌至8300万元,不足总营收的2%。

极米科技暴露了行业通病:重营销轻研发。

2020至2021年,其营运推广费甚至高于研发支出。

尽管2023年研发投入增至3.81亿元,但销售费用中的推广费仍达2.65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17.2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门槛低下加剧了内卷。

国内线上在售投影仪品牌接近300个,但产品创新乏力。

极米的长焦投影占据90%营收,一旦市场遇冷,公司便无回旋余地。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极米产品质量差、售后敷衍的投诉持续累积,小红书和抖音的“劝退帖”进一步打击消费者信心。

极米科技的崩塌轨迹中,股东撤退成为关键推手。

第二大股东百度在解禁后疯狂减持,持股比例从15.48%锐减至5.04%,套现超3.7亿元。

机构持股数更从2022年末的1954万股骤减至2024年一季度的1136万股,基金持仓量暴跌85%。

流动性枯竭进一步放大危机。

前述消费电子股日均成交量长期低迷,十大流通股东中外资被套牢,散户持续出逃,形成“下跌-抛售”的死亡螺旋。

即便股价跌去90%,极米科技的估值仍高达59.77倍市盈率,而整个家电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仅12.52倍。

当欧菲光被踢出苹果链后股价腰斩再跌80%,其市盈率却因盈利崩塌飙升至694倍,亏损越严重,估值分母越小,形成“虚高陷阱”。

极米科技存货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108天拉长至2023年的168天,意味着产品从生产到卖出需半年。

其存货长期占公司总资产的20%,在黑电上市公司中垫底。

为清库存,极米被迫降价,进一步压缩毛利率。

这家消费电子股的车间里,5000多名员工仍在生产连接器和精密组件,但资本市场早已用脚投票。

8万散户的账户余额定格在“等待解套”的灰色数字,而外资在9.5元的“抄底”成了又一个深坑。

投影仪赛道中,极米市值从438亿蒸发至49亿;彩电行业里,康佳背上280亿债务。

它们共同印证了消费电子行业的残酷法则:没有永远的核心技术,只有永恒的产业绞杀。

辉达娱乐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