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到来:中国人的钱开始寻找新出路

2025-08-24 00:09:58 113

存款不爱银行了?最新资金流向数据揭秘

从存款到理财:普通人的财富管理升级战

利率跌破1%后,中国人的钱开始“用脚投票”

存款不爱银行了?7月1.1万亿资金的真实流向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降幅显著。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这一减一增的背后,是普通人对资产保值增值的主动选择。

低利率环境是资金流动的主要推手。目前国有大行三年期定存利率普遍降至1.25%左右,五年期利率甚至出现倒挂。以10万元存款计算,年利息收入不足1300元,难以抵消物价上涨的影响。

从资金流向看,银行理财成为首要选择。2025年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突破31万亿元,同比增长7.5%。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维持在2.12%-2.65%区间,虽不保本但收益优势明显。截至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较年初新增超1000万人。

股市成为另一大资金去向。7月A股新开户数近200万户,同比大增70%。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创近十年新高,赚钱效应吸引散户资金入场。有投资者表示,将部分存款转入股市是无奈之举:"存款利息太低,通胀压力下必须寻求资产增值。"

保险产品也分流部分资金。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等产品受到中年群体青睐,某大型保险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搬家的同时消费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处于低位,说明资金转移主要出于投资目的,而非消费冲动。这种谨慎态度反映出民众在经济下行期的防御心态。

尽管出现存款转移,我国居民存款余额仍保持在150万亿元高位。7月减少的1.1万亿元仅占总额的0.73%,储蓄习惯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这种"既保守又进取"的理财方式,展现了中国人在经济转型期的智慧:用大部分资金确保安全,用小部分资金寻求增值。

金融学者指出,存款搬家现象反映民众理财意识觉醒,有利于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但同时也提醒投资者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

随着理财市场发展和投资渠道多元化,中国居民正在探索适合自身的财富管理之路。这种变化将促进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倒逼银行提升服务水平,最终推动整个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个人投资者。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辉达娱乐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