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叶剑英对陈锡联说:我要是捣鬼的人,在哪里都有问题

2025-09-01 12:23:57 56

亲们,点一点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吧,这样精彩内容就不会溜走,查找起来也方便得很。

给作者点支持吧,写文章挺辛苦的,文章中间会插个5秒的小广告,看完广告就能继续免费读全文啦。

【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好多年。

那些昔日威风凛凛、建立国家功勋的元帅们,现在也都到了晚年。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性命,拼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为革命奉献了一切。

不过,就算到了老年,这些经历过革命的老前辈心里还是装着国家大事,随时都想着为党和人民多做点贡献。

叶剑英大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位来自广东梅县的将军,一辈子都在战场上度过,立下了无数战功。

从黄埔军校起步,一直到北伐、抗日和解放战争,叶帅总是冲在革命战斗的最前面。

不过,叶剑英到了晚年,因为一个选择,在电话里简单说了句话,却让人回味无穷。

【风云突变的1976年】

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个充满变动和不平凡的年份。

周总理的离开,四五事件的爆发,还有唐山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都让无数国人的心里非常难过。

不过,就在同一年,叶剑英元帅居然做了个挺出人意料的抉择。

那时候,叶帅已经七十多岁了,身子骨经历了太多风雨,大不如从前硬朗了。

他因为身体不舒服,就向中央军委请求,希望能去广东休息调养一阵子。

这个要求,听起来挺平常的,但因为在那个时候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军委的领导们都特别关注了。

叶剑英是军委副主席,他负责中央军委每天的日常工作管理。

他走了之后,军委的权力中心就要换人了。

关键的是,这些老一辈的领导人在政治局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叶剑英是否继续留任,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陈锡联&34;?】

叶剑英刚提交完申请没多久,接替他管理军委工作的陈锡联就给叶帅打来了电话。

这位打仗立功的大将含蓄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锡联讲了一番比较含蓄的话,叶剑英却从中品出了别样的意味。

作为一名从政的人,他心里头明白这里面的好处和坏处。

在北京这权力汇聚之地,我走还是留,都得考虑好多方面的事儿。

不过,陈锡联话音刚落,叶剑英就意味深长地接了一句,这话让人琢磨出了叶帅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是个光明正大的革命者,从来都不怕别人的闲言碎语。

就算他到了广东,也肯定不会干出任何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

不过,看起来陈锡联并没有完全搞懂叶帅的想法。

他觉得,因为毛主席身体不好,如果叶帅留在北京,那在政治局里就能多一份力量,帮忙稳住整个局面。

叶剑英担任军委副主席,他的地位和名声,可不是陈锡联能比的。

一个电话,两个人各有打算。

陈锡联希望叶帅能继续留下来,帮忙保持权力的稳定;但叶剑英却想脱下军装,回家过安稳的老年生活。

这次对话表面挺简单,其实背后藏着好多复杂的想法和考虑。

【不离京城的老帅】

最后,叶剑英决定听从组织的调配,留在了首都北京。

他清楚,个人的小愿望,最终还是得跟着党和国家的大方向走。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早就不把自己的命当一回事了。

尽管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叶剑英却并未因此懈怠下来。

相反,他十分支持陈锡联的工作,给了很大的帮助。

每当陈锡联碰到啥难解的问题,叶帅都会全心全意地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叶剑英和陈锡联的经历,鲜活地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英雄的气概和责任。

碰到重要关头,他们总是能把个人的不愉快放一边,心里装的是党和国家的大事。

因为有了这么多德高望重的老将坐镇指挥,咱们国家才能稳如泰山,经受住各种时代的挑战。

【阔别故土三十载】

不过,叶剑英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从没放下过。

1980年5月,已经83岁高龄的叶帅,在离别了30年之后,终于再次回到了他的老家梅县。

家乡难舍,老家话儿总记心上。

当他重新回到梅州这片土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咱们家乡的亲戚朋友,早就听说过叶剑英的大名了。

一听到老将军要回老家,大家伙儿都从各处急急忙忙地赶过来,就想亲眼看看老将军的精神面貌。

没过几个小时,叶剑英家门口就聚拢了好多前来欢迎的百姓,那场景真的很让人动容。

看到乡亲们热烈欢迎,叶剑英笑着向他们摆手回应。

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同时也牢记着自己要完成的任务。

老将军回家,既是跟故乡的一次道别,也是对心中革命梦想的一次深情倾诉。

【功成身退的追求】

随着年岁的增长,叶剑英慢慢觉得,自己该是时候退下来,让位给年轻人了。

在1983年到1985年这段时间里,他好几次给全国人大和中央写信,说自己想退休了。

叶剑英懂得,要搞好国家建设,得靠一批年轻能干的人才来挑大梁。

他们这批人,已经为此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是时候让新一代人才上台亮相了。

1986年10月,叶剑英老人在北京安静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他已经89岁高龄了。

从战火纷飞到勤勉奉献,他的一辈子,都和党与人民的奋斗牢牢绑在一起。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牢记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心里始终装着那份责任。

叶剑英去世后,邓小平是这样说起他的:“

陈锡联作为后辈,对叶剑英给出了很高的赞扬。

他讲道:“

【叶帅身后事】

伟大革命者虽然离世,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叶剑英的那些事儿,真的让人心里暖暖的,有好多难忘的时刻。

他对党忠心耿耿,对人民充满深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

今天,我们来纪念叶剑英,不只是因为他是位了不起的革命家,更重要的是要延续他那份忠心、坚持和无私付出的精神。

只有把这种精神传承好、发扬大,我们才能不辜负革命先烈的厚望,在新时代里创造更加灿烂的成就。

叶剑英虽然不在了,但他的那种精神、为人和他经历的事情,会一直深深地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里。

咱们一起努力,跟着老革命家的路子,勇往直前,持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开新篇章!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辉达娱乐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