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鼻痛18年疑骨瘤开刀取出3cm树枝,异物肉芽肿的皮肤表现

2025-09-19 01:32:03 156

18年的鼻痛之谜:一根树枝引发的健康悬案

2025年9月,深圳大学总医院的一台手术揭开了困扰患者阿杰(化名)长达18年的“鼻内悬案”——医生从他的鼻腔中取出一截长约3厘米的树枝。这根树枝不仅导致他反复鼻塞、流脓涕,还一度被误诊为“骨瘤”或“慢性鼻炎”。更令人意外的是,异物的长期滞留还引发了罕见的异物肉芽肿,甚至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异物滞留:一场被忽视的意外后遗症

时间回溯到2007年,阿杰在一次意外中被树枝刺伤面部。尽管当时县医院取出了部分碎片并缝合伤口,但仍有残留物悄然藏匿于鼻腔深处。由于早期症状与普通鼻炎相似——鼻塞、流脓涕、偶发疼痛,医生多按“鼻窦炎”治疗,未能发现异物。

专业解读:鼻腔异物若未被及时清除,黏膜会因持续刺激形成肉芽肿(一种炎症性增生组织),包裹异物以“隔离伤害”。这种反应虽属机体自我保护,却会加重局部感染风险。阿杰的案例中,树枝长期摩擦黏膜,导致肉芽肿反复破溃、化脓,形成恶性循环。

从鼻腔到皮肤:异物的“连锁反应”

除了典型的鼻部症状,阿杰还出现过皮肤异常——面部皮疹、瘙痒甚至局部水肿。这并非偶然。研究表明,鼻腔异物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皮肤:

炎症介质扩散:异物刺激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血管扩张,导致皮肤红肿、瘙痒;

感染蔓延:鼻腔细菌随分泌物渗出,可能诱发周边皮肤感染,形成脓疱或结痂。场景化比喻:就像一颗石子卡在鞋里,起初只是磨脚(鼻痛),但长期摩擦会导致脚底起泡(肉芽肿),甚至因细菌感染蔓延至小腿(皮肤症状)。

误诊之痛:骨瘤还是异物?

阿杰曾怀疑自己患有鼻骨瘤(一种良性骨肿瘤),因其症状与异物肉芽肿高度重叠——鼻塞、头痛、面部畸形等。但CT检查最终揭晓真相:骨瘤通常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而异物周围多伴随不规则炎症阴影。

关键诊断提示:对于长期不愈的“鼻炎”,尤其是伴随皮肤异常的患者,需结合影像学(如CT)排查异物可能。

治疗突破:微创手术与多学科协作

深圳大学总医院团队通过鼻内镜手术精准取出树枝,并清理周围肉芽组织。术后,阿杰的鼻部功能逐步恢复,皮肤症状也随之消退。

康复要点:

异物清除是核心,但需避免损伤颅底等重要结构;抗炎治疗可缓解黏膜及皮肤反应,如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控制过敏;

长期随访防止肉芽肿复发或瘢痕粘连。健康警示:小异物,大隐患

阿杰的案例警示我们:

外伤后:即使伤口愈合,也应通过影像学排除深部异物;久治不愈的炎症:需考虑非典型病因,如异物或肿瘤;皮肤异常+鼻部症状:可能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一根3厘米的树枝,用18年时间“书写”了一场健康悲剧,也提醒医学界与公众:细节决定诊断,耐心拯救生命。每一次微小病灶的忽视都可能埋下隐患,临床诊疗中须以放大镜般的专注审视症状,用时间轴串联线索,方能在毫厘间捕捉疾病萌芽,守护生命之光。

辉达娱乐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