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陆军副参谋长称中国在印巴冲突中使用借刀杀人计毛宁霸气回应

2025-07-21 02:18:47 133

中巴合作非“借刀”,中国斡旋印巴冲突展现和平担当!

一、印度指控与中方回应

2025年7月6日,印度陆军副参谋长拉胡尔·辛格中将在媒体吹风会上抛出一项重磅指控:中国在近期的印巴冲突中对巴基斯坦实施了“全方位支持”,包括提供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关键情报,甚至暗示中国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策略,通过武装巴基斯坦间接打击印度。辛格特别提及,巴方在停火谈判中突然警告印军“撤销某个关键装备的行动”,暗示中方情报直接导致印军取消针对巴航空综合体的空袭计划。

中方严正澄清: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次日(7月7日)例行记者会上两度回应:

“中巴防务安全合作是两国正常交往的一部分,不针对第三方”;

“支持印巴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愿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

当记者追问“中国是否损害印度利益”时,毛宁强调“中巴关系不针对第三方”,并重申对地区和平稳定的承诺。

二、中巴合作的实质:合法防务与战略互信

(一)军贸合作的透明度与边界

装备自主性:巴基斯坦空军在5月空战中击落印军阵风战机的歼-10CE,确为中国制造的外贸型号,但巴方拥有完全作战自主权。巴前外秘苏海尔·马哈茂德明确表示:“中国装备对巴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使用决策权在巴方”。

技术转让深度:与法国拒绝转让阵风技术不同,中国向巴提供枭龙战机(JF-17)全套生产线,本土化率达75%,体现的是技术合作而非单向援助。

(二)情报能力的客观差距

印方渲染“中国卫星监视印度”,却忽视巴方自身情报体系建设:

巴基斯坦空中预警能力:已列装4架中国造ZDK-03预警机,探测范围450公里,可独立监控印边境动态。

战场信息融合实战验证:巴军通过歼-10CE+空警-500+红旗-9BE构建完整杀伤链,在空战中实现“A射B导”,其体系优势源于长期训练而非临时外援。

三、中国斡旋:从停火推动到反恐协同

(一)外交调停的关键角色

2025年5月印巴危机期间,中国外长王毅展开双向沟通:

5月10日与巴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话,支持停火但理解巴方“保持警惕”;

同步与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沟通,谴责恐怖主义,呼吁双方克制。

最终促成停火协议,巴总理公开致谢中方。

(二)安全合作的民生导向

中国对巴支持聚焦反恐与基建安全:

中巴经济走廊防护:2024年解放军赴巴参加“勇士-8”反恐联演,打击俾路支武装对走廊的袭扰;

海上安全协作:2025年2月中国舰艇编队参与巴“和平-2025”军演,科目限于反海盗、搜救等非进攻行动。

中国在印巴冲突中的斡旋时间表

2025-05-10 王毅与巴外长达尔通话,支持停火,理解巴方安全关切;

2025-05-10 王毅与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通话,谴责恐袭,呼吁印巴克制。

2025-05-11 联合国安理会审议印巴局势,中国否决涉巴不利决议;

2025-05-12 巴印签署停火协议,巴总理公开感谢中方斡旋 (数据综合自中国外交部声明及国际媒体报道)

四、印度指控的深层动因:转移视线与战略误判

(一)掩盖军事失利真相

空战结果遭美方印证:路透社援引两名美国官员确认,巴军歼-10CE击落至少2架印军战机,包括法国高价售印的阵风。

体系作战短板暴露:印军苏-30MKI与预警机数据链不通,而巴军实现侦-控-打一体化,凸显印军建设缺陷。

(二)回避国内政治压力

“丧事喜办”的舆论操作:印国防情报局向70余国外交官宣称“赢得朱砂行动”,被媒体讥为“魔幻叙事”;

对法关系陷入僵局:因阵风性能遭质疑,印度威胁退回26架未交付舰载型,需寻找“替罪羊”缓解外交危机。

五、共赢思维破解安全困境

中方的平衡外交在实践中清晰可见:

对印关系留有余地:毛宁特别提及“中印关系处于改善关键阶段”,释放持续对话信号;

经济纽带平衡安全关切:中国仍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362亿美元,远高于印巴贸易规模。

巴基斯坦学者直言:“若中国真想‘借刀杀人’,何需在联合国否决涉巴决议后又否决涉印议案?” 这种公允立场,恰是破解南亚安全困境的正道。

当新德里的指控遭遇北京“不针对第三方”的坦荡回应,两相对照之下,高下立判。中国在印巴之间的斡旋,始终以止战促和为锚点,以反恐协作为基线,更以发展权保障为长远考量。从瓜达尔港的油气管道到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票,中方行动始终印证着毛宁所言:“搬不走的邻居,终须以对话求共存”。

历史将证明:真正的战略智慧,从不在“借刀”中寻找捷径,而在“铸犁”时耕耘未来。

辉达娱乐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