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鄂豫皖打到陕北:这个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的师,养出 4 位开国将帅

2025-08-30 17:11:56 117

一个师里能走出三个将军,不管搁哪儿说,都跟听传奇故事似的!

红四方面军还真就有这么个师——你猜怎么着?当时的师长后来成了大将,连底下的团长也是大将,更邪乎的是,当年在连队里跟着喊口号、跑个腿的小班长,最后居然也当上了上将!

大伙儿肯定好奇,一个平平常常的师,咋就能冒出这么多将星呢?到底是经过了什么样的战场考验,才把这帮人一个个炼成了共和国的顶梁柱啊?

徐海东:从窑工到“徐老虎”的传奇

要聊红12师里最有传奇色彩的人,那必须是“徐老虎”徐海东。

徐海东是湖北麻城人,小时候没念过几天书,早年间靠当窑工糊口,一直到25岁才接触到共产党的思想。

后来他参加了黄麻起义,凭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再加上脑子活、会指挥,没多长时间就成了红军里的骨干。到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的时候,他直接被任命为红12师36团的团长。

徐海东在商潢战役里的表现,那真是让人记一辈子。当时国民党一下子调了19个团的兵力来围攻红军,眼瞅着形势就快撑不住了。

徐海东带着36团死守阵地,硬生生连着打了3天3夜,半步都没退,就这么给主力部队争取到了突围的宝贵时间。后来战士们弹也打光了、粮也吃完了,徐海东带头挖野菜、啃树皮,就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狠劲儿,硬是把敌人给拖垮了。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要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组织上把徐海东留下来继续坚守。

再后来,他带着红25军开始长征,还创下了一个奇迹——这支部队是所有长征队伍里,唯一一支没减员的!

到了1935年,他们最先抵达陕北,和当地的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当了军团长。中央红军到陕北之后,徐海东特别大气,直接拿出5000块大洋支援中央红军,这股子大局观和豪爽劲儿,真是没话说。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当上了344旅旅长,带着部队跟日军真刀真枪地干。可常年打仗加上日子苦,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没办法,只能离开前线去休养。

1955年授衔的时候,这位从窑工一步步走出来的将领,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成了共和国十大将之一。

陈赓:黄埔出来的“军事奇才”

红12师的师长陈赓,那可是天生的军事奇才。

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高材生,还曾去苏联学过特工技能,最早是在上海给党做地下工作。就因为能力太突出,组织上特意把他从中央特科调到鄂豫皖苏区,让他当红12师的师长。

陈赓在黄安战役里第一次大显身手。当时他指挥红12师当主力,一下子就把黄安县城攻了下来,把国民党第69师打得落花流水。

更有意思的是,在冯寿二战斗里,他居然跟自己的黄埔同学李默庵对上了。李默庵那时候是国民党第10师的师长,论资历、论经验,都比陈赓要老。

可陈赓没怵,靠着灵活的战术,再加上战士们一个个不要命地往前冲,硬是把李默庵的部队打得七零八落。不过可惜的是,陈赓在这场战斗里右腿受了重伤。

1932年,他被提拔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但因为伤势太重,组织上安排他去上海治疗。

没成想在上海的时候,他不幸被敌人抓了,还好组织上赶紧想办法营救,这才让他平安出来。

长征的时候,陈赓当了红军干部团团长,接着为革命出力。抗战爆发后,他带领的386旅,那可是日军的“噩梦”,日本兵一听见386旅的名字就发怵。

解放战争时期,他带着陈谢兵团在中原大地打仗,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授衔,这位黄埔才子也被授予大将军衔,和曾经的下属徐海东一起,成了共和国的栋梁。

陈锡联:从“红小鬼”到上将的逆袭

红12师里还有个不起眼的小兵,叫陈锡联,当时也就当个普通班长,14岁就参了军,战士们都亲切地叫他“红小鬼”“小钢炮”。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年纪轻轻的小战士,后来能当上共和国的上将啊!

陈锡联在红12师的时候,虽然军衔不高,但已经能看出他的军事天赋了。

他个子不高,脾气却倔得很,打仗的时候特别勇敢,陈赓师长特别看好他。有好几次战斗,陈锡联带着自己的小班,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小钢炮”这个外号就是这么来的。陈赓还经常教他学军事理论,为他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好基础。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锡联指挥部队夜袭日军的阳明堡机场,一下子就炸毁了24架日军飞机,这在抗战初期可是个大功劳,他也因为这一仗出了名。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才算真正“冒头”,慢慢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指挥员,最后当上了第三兵团司令员。

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陈锡联跟曾经的师长陈赓关系特别铁,俩人后来还成了连襟——就是娶了姐妹俩,这段战友情在革命队伍里一直被人传为佳话。

1955年授衔,这位当年的“红小鬼”被授予上将军衔,完成了从班长到上将的传奇跨越。

许世友:红12师里的“硬骨头”团长

红12师34团的团长许世友,是另一位后来当上上将的传奇人物。

虽然在红12师时期,关于他的记载不算多,但那时候他的军事才能已经显露出来了。作为34团团长,许世友带着部队参加了黄安战役和商潢战役,表现特别出色。

许世友性格直来直去,作风也硬朗,带兵打仗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不讲究那些虚头巴脑的规矩,经常跟战士们一起吃饭、一起住,底下的人都特别爱戴他。

在红12师的时候,他和陈赓师长、徐海东团长一起打仗,三个人处出了深厚的战友情。许世友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特别爱学习,对军事战略特别敏感,总能在复杂的战局里找到突破口。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成了华东野战军的重要将领,带着部队参加了好多大仗,尤其是在淮海战役里,表现特别突出。他指挥的部队,打起仗来又快又猛,还特别能扛,被称为华野的“尖刀部队”。

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了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从红12师34团团长,到华野名将,再到共和国上将,他的军旅生涯满是传奇。

红12师的那些光辉日子

红12师的故事,得从1931年11月说起。

那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原来的红13师改编成了红12师,陈赓被任命为师长,底下有34、35、36三个团,团长分别是许世友、高绍先和徐海东。

这支部队虽然存在的时间不算长,但却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在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里,起了大作用。红12师刚成立没多久,就参加了黄安战役。

在这场战役里,红12师当主力,一下子就把黄安县城(现在的红安县)攻了下来,把国民党第69师打得元气大伤,不仅扩大了苏区的地盘,还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打完黄安战役,他们紧接着又投入了商潢战役。面对国民党调来的19个团的援军,红12师打得特别英勇,尤其是徐海东带领的36团,死守阵地3天3夜没退,给主力部队创造了好条件。

1932年的冯寿二战斗,是红12师打的又一场硬仗。陈赓指挥部队,跟国民党李默庵的第10师拼得你死我活,最后把敌军打得大败,但陈赓的右腿也受了重伤。

这场战斗虽然赢了,巩固了苏区的阵地,但革命的路从来都不好走。同年,35团团长高绍先在战斗中牺牲了,红12师不得不调整人员——陈赓因为受伤,升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之后被送到上海治疗;徐海东则升为独立第4师师长,后来又当了红27师师长。

1932年10月,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没办法,只能撤离鄂豫皖苏区,徐海东带着部队留下来,继续跟敌人斗争。

1934到1935年,徐海东带着红25军长征,成了唯一一支没减员的长征队伍,还最先到达陕北,和当地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

这支部队虽然后来换了好几次番号,但骨子里的革命精神一直没变,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结语·】——》

红12师,这个队伍里的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却在那么艰苦的革命环境里,快速成长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

红12师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人才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经过实际战斗的锻炼,还得有组织的培养,更得在苦日子里磨练意志、提升能力——正是这些,才让他们从普通战士,一步步变成了共和国的功臣。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