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号航母三型舰载机海试,权威亮剑!提升远海战力布局,预警乱局在即!

2025-10-09 21:01:18 119

9月22日,海军在对外视频里公布了福建号的新进展:三型舰载机完成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地点没有标,但海况平稳,甲板节奏很紧凑。这一下,把大家关心的“能不能把飞机又稳又快地打上天、再安全接回来”摆到了台面上。

先把头绪理清。2022年6月17日,福建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吨位八万多,甲板更大,设计就是为电力弹射准备的。然后到2024年5月1日,第一次海试启动,重点摸清船体、推进和供电。接着几轮出海,把电力系统、导航、通信都跑了一遍,这些是航母能不能长期跑远路的底子。

这次视频里的亮点有三个。一个是歼-15改进型完成弹射和阻拦,说明重型机上舰的流程顺起来了。第二个是新一代隐身舰载机上舰试验,弹出去、接回来都给了镜头。第三个是空警-600起飞和着舰,甲板指挥、机务配合都很紧。对航母来说,这三件事凑齐,才算进入“能打整套牌”的门槛。

简单点说,为什么空警-600重要?以前是直升机预警,飞得低、看得近,留空时间也短。现在是固定翼预警机,起飞快,飞得高,雷达看得远,能把远处的目标早一点报上来。因为这个,战斗机就能更早起飞,油也省,接力也好安排。

再说弹射。福建号用的是电力把飞机迅速拉起来的轨道,能量调得细,重量轻一点的、重一点的,都能按节奏起飞。美国福特号也用这套,前几年磨合不顺,现在越用越稳。中国这边走的是“多轮海试慢慢抠”的路子,事儿不求快,求稳。

和滑跃甲板比,弹射最大的不同,就是能把重的飞机和预警机打上天。英国、印度的滑跃甲板,战机要自己加力往上冲,预警机上不去,只能靠直升机,看得就近了。同样吨位的航母,能不能带固定翼预警机,作战信息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舰载机这边,歼-15改进型负责带弹远航,隐身机负责前出探、打第一波,空警-600在高空盯着,把目标和航路分配给后面飞机。甲板一刻不停,起飞和回收两条线并行,机务、武器、油料、指挥都要对上拍子。这是航母真正的活,难不在某一个点,难在一整套配合。

节奏上来,意义在哪?第一,巡航时能维持“天上一直有人”的状态,预警和护航不断线。第二,需要集中出动时,能在短时间里把多批次飞机送出去,再一批批接回来。结果就是,航母编队能看得更远、反应更快,外面的船和机不敢靠太近。

放到周边这张牌分量不小。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常年在西太转。中国这边,多一艘能带固定翼预警机的航母,就多一张能随时掏出来的牌。以后在海上遇到掰手腕,谁先看到、谁先占点,往往就能先占便宜。

别忽视后续难点。白天好天气能起降不稀奇,夜间、复杂海况、长时间高频次,才是真功夫。然后是飞行甲板和后勤怎么磨合,补给船怎么跟,岸上基地怎么配合,舰员怎么轮换。这些都要靠一次次出海,把流程抠顺。

装备外销和公开数据,大家别指望太细。雷达材料、导弹射程、电子战细节,正常都不说死。我们能看的,就是节奏有没有起来、类型是不是齐活、视频里是不是敢给关键动作。从这次公布的片段敢给的比以前多了一截。

外界关心“什么时候算能战”。一般要等到昼夜起降都过关、坏天气也能跑、编队配合顺了,再宣布一个阶段性节点。同样重要的是,航母不是单打独斗,它要和远海补给、远程侦察、岸基机场一起下棋,跑得远、待得久、打得准,才算把账算清。

说到周边国家的看点,日本、韩国在看它的远海活动,美国在看它的节奏和维修周期,印度在看它和自家滑跃的差距。这些眼睛都紧盯着,因为这不只是技术比拼,也是抢地盘时的底气问题。公开透明的训练片,多放一点,其实对外界判断也有帮助。

从行业角度福建号走的是“常规动力+大电力”的路,配补给船就能跑远海。这样做的好处,是维护周期可控,港口选择多。代价是要把电力管理做细,弹射、雷达、推进都吃电,分配不好就容易掉链子。目前海试就是在把这件事抠细。

傍晚时分,甲板上航行灯亮起,穿黄背心的引导员举着手势,拖车把一架预警机慢慢牵到位,拦阻索在甲板上拉得直直的,机务把最后一块压轮垫收走,指挥席的屏幕跳着时间。下一次出海,他们会不会把夜间高频次起降也一起打勾?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