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停车费现形记:2147万账单背后的法律漏洞与维权指南

2025-10-10 16:44:04 69

一个惊人的数字——21474836.47元,让四川瓦屋山景区外的停车场登上热搜,也暴露了景区周边停车管理的法律盲区。

9月28日,一位四川游客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在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景区遭遇天价停车费。手机支付界面显示,停车4小时54分,需支付21474836.47元,系统还特别提示“金额过大,缴费前请确认”。

这则视频迅速引爆网络,网友惊呼:“这停车费够买下整个停车场了!”。

01 天价账单,系统故障背后的技术谜团

视频显示,这辆川A牌照的车辆停车时间仅为4小时54分,却面临数千万元的缴费要求。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界面显示这甚至是减免5元停车券后的“优惠价格”。

这数字21474836.47并非随意生成的技术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中32位有符号整数的最大值(2147483647),只是加上了小数点。这表明收费系统存在严重的编程缺陷或配置错误。

事实上,早在9月1日,就有网友反映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停车5小时33分,需缴费金额完全相同。这说明该问题已存在相当一段时间,却未得到修复。

02 责任归属,景区内外停车场的法律差异

瓦屋山景区迅速回应,强调涉事停车场并非景区管理,而是位于景区外的社区停车场。这一划分在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景区配套停车场通常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而社会资本运营的停车场则更多采用市场调节价。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景区内停车场收费受到严格监管,而社会停车场则存在更多不确定性。

03 维权路径,遇到天价账单怎么办

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可采取多种维权方式。首先可直接向停车场经营方提出质疑。

若问题无法解决,可向物价部门举报(拨打12358价格举报电话),并提供收费票据等相关证据。

也可向景区管理机构反映情况,要求协调处理。虽然景区对外部停车场没有管理权,但为维护整体旅游环境,通常会协助游客解决问题。

04 法律解析,停车收费的法律边界

停车场收费必须遵循明码标价原则。《价格法》规定,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标明车辆类型、服务内容、计费单位和价格。

即使社会停车场实行市场调节价,也不能随意定价,必须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

此外,停车场与车主之间形成的通常是场地租赁合同关系,而非车辆保管合同关系。这意味着停车场主要义务是提供停车场地,看护车辆只是附随义务。

05 深层问题,旅游停车管理的普遍困境

瓦屋山事件并非孤例。洪雅县市场监管局2024年数据显示,全县景区周边社会停车场投诉量同比增长37%,主要问题集中在收费不透明和系统故障。

全国范围内,4A级以上景区中仅38% 实现了停车系统与旅游大数据平台对接,21%的景区计费系统年故障率超过5次。

这种技术滞后与管理分散的现状,造成了游客体验的痛点,也影响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06 解决方案,构建完善的停车管理体系

针对景区停车问题,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有效解决方案。杭州西湖景区采用“高峰时段动态定价+公交接驳”模式,将核心区机动车流量降低42%。

九寨沟景区建立“预约停车+信用积分”制度,将违规停车行为纳入全国旅游信用体系。

黄山风景区2025年上线的“智慧停车云平台”,可实时监测2.3万个车位使用情况,通过AI算法预测拥堵节点,使游客找车位时间从平均12分钟降至3分钟。

技术漏洞可以修复,但信任漏洞更难弥补。瓦屋山镇金花桥社区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向相关公司反馈系统故障问题,要求尽快整改。

更重要的是,这场天价停车费风波揭示了旅游公共服务现代化的迫切需求。当自驾游占比预计突破65%,停车管理已成为影响旅游体验的关键环节。

2147万的数字终会被人遗忘,但它提出的问题值得长期思考:如何让游客不再为停车提心吊胆,真正享受“说走就走”的旅行?

#游客在景区遭遇两千万元停车费#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